青柠树
在上一篇文章中,我们谈到了 “石灰树 “的大形态。今天我们再进一步,仔细了解一下这首歌。
“Der Lindenbaum “是歌曲循环 “Die Winterreise “的一部分,是一个孤独的流浪者的灵魂剧。
如果你仔细观察文本,你会发现它分为四个部分。
前两句诗唤起了田园诗:”我在他的影子里做梦…… “又让我们想起了我们共同的过去:”它在欢乐和悲伤中移动……”。
第三、四节讲的是当前的经历。”我今天也得去逛逛……” 关于树引发的渴望,在游子浮躁的生活中找到一个休息点:”在这里,你会找到你的休息点”。
突然,风吹到他的脸上,把他头上的帽子吹掉了。但游子依然不服输,没有转身离开,而是继续前行。
在第六节,渴望又出来了。流浪者现在已经远离了他心爱的树,正在思念着在那里可能找到的安宁。
但他真的渴望吗?是不是宁愿一直在渴望中徘徊?
舒伯特是如何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创作的?
在钢琴前奏曲中(0:00 – 0:25),他让诗歌开头的田园情调出现。静静的、波浪式的升沉三联,代表着风在椴树叶子上的轻声呢喃。在0:18和0:23时,人们认为听到了远处的猎角声(钢琴中的五号角)。
在第一节(0:26–1:21)中,游子梦见自己回到了思念的地方。到他在 “欢乐和痛苦 “中度过的地方。舒伯特在这里用最简单的手段进行创作。大概也是为了说明当时的主人公比较年轻,比较 “单纯”。
在唱腔中,他主要使用相应三和弦的音符,节奏则采取平缓而略带欣喜的过程。此外,旋律几乎没有变化,只在少数地方有变化。
钢琴也为这种平静、轻松的情绪提供了条件,它从属于歌唱,围绕着唱腔进行疏导性的演奏。
在第一首间奏曲(1:22 – 1:32)中,情绪发生了变化。虽然它与前奏曲非常相似,同样是三连音,结尾相同:点八分音、十六分音、四分音。但为了增加紧张感,本节减少到一半的措施数。从大调到小调,和声变得云淡风轻。
简要说明一下语气性别。
音调可以发出一致的声音,例如作为旋律,也可以一起作为一个音或和弦。我们从流行音乐中知道,吉他扮演主和弦。
在所有可能的和声中,大调和小调这两个 “性别 “随着巴洛克的开始而确立了自己的地位。
我们对专业的认知是明亮、开朗的。它多用于活泼的音乐作品。在流行音乐中,也通常会听到大调的歌曲。
小调显得黑暗而忧郁。在今天的音乐中,它常被用于民谣或悲伤的歌曲。
我们看到,《林登堡》的音乐在间奏中由大调转为小调。在第二节开始时,这仍然是一种共鸣,因为新的和谐贯穿了从 “我今天也必须…… “到”……闭上眼睛 “的部分(1:32 – 1:59)。
从录音中可以很好地看到费舍尔-戴斯考是如何表达新的情绪的。他如何低下头,显然是陷入了哀伤。
舒伯特的音乐非常注重 “深夜 “和 “黑暗 “的文字和意境。
在伴奏中,我们听到了 “流浪 “是如何通过滚动运动来表现的。在我看来,此时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。在三合中,是徘徊的欲望,在点八中,是摇摆不定,是犹豫不决,不知道自己终究要不要停下来。然后决定再继续下去。
随着 “而其枝…… “人们又回到了田园。和声又变成了大调。钢琴伴奏加强了这一点,通过支持三分音符来丰富声音。
2点半,一个斯福尔扎托的口音,如雷贯耳,把调子撕开。风的轻声呢喃,已经变成了一场风暴。三连音链通过位置的变化和进一步的音符间距变得更加狂野,个别和弦上的sforzati(突然的强调)加强了这一点。
歌声化为动机和音调重复的碎片。这里的歌唱不再是优美的,而是朗诵和演讲。也许舒伯特想表达的是,在暴风雨中不可能唱出一首歌。
在间奏中(从2:49开始),风暴渐渐退去,一切又平静下来。我们回到开头的情绪,听到的是已经熟悉的号角信号。
在第四节(3:05–4:19),游子与之前不同。唱腔旋律与第一段相同,但伴奏却让人联想到他的经历。
舒伯特在这里的创作有两个层次。一方面是 “此时此地 “的游子,另一方面是他对 “之前和那里 “的梦想和憧憬。
他从音乐上说明了这一点,歌唱重复了第一首菩提树诗的旋律,而钢琴则承担了第二首诗《游子》的伴奏,只是在几处做了修改。
一个了不起的把戏!
后奏曲是前奏曲的文字重复,但没有号角信号。
通过重复,歌曲平衡,并在开始的基本情绪中结束。
但只有音乐的结局是一样的。流浪者,在最好的情况下也是听众,已经改变了,听到的这段话与以前不同。
人们看到的是隐藏在表面简单的歌曲下的丰富的音乐过程、戏剧性和发展。
而舒伯特的创作是多么的精彩。
你想知道最新的活动信息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