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gfrid Karg-Elert
1883年,全家搬到了莱比锡,11岁的齐格弗里德在约翰尼斯基尔教堂的唱诗班里唱歌。在那里,他的绝对听力受到了关注,合唱团指挥布鲁诺-罗蒂格(Bruno Röthig)尽其所能地支持这位年轻的天才。
尽管他对音乐有着极大的热情,但在监护人的要求下,他不得不参加在格里马举行的教师培训研讨会。然而,在空闲时间里,他致力于双簧管、钢琴和作曲,并最终在马克兰施塔特镇的乐队中找到了一份双簧管的工作。
1896年,他向当时非常著名的指挥家和作曲家埃米尔-尼古拉斯-冯-雷兹尼切克提交了一些作品,后者立即为他提供了莱比锡音乐学院的奖学金。
从1901年起,他作为一名钢琴教师和钢琴家生活在魏玛。现在他改变了自己的名字,删除了他名字中的两个E,并将他母亲的婚前姓氏加入到他的姓氏中。通过做前者,他希望避免可能的犹太内涵,而后者只是在他看来更有趣,以吸引学生和音乐会的邀请。现在,作为一名钢琴家的职业生涯已经触手可及。
但后来,在1904年,西格弗里德-卡格-埃勒特遇到了爱德华-格里格,格里格一方面鼓励他专门从事创作,另一方面又与几个有影响力的、立即感兴趣的出版商建立了联系。正是通过这种方式,他终于来到了风琴前。出版商卡尔-西蒙向他介绍了艺术口琴,几年后,格万豪斯管风琴师保罗-霍梅耶要求为音乐会管风琴编排口琴作品。从1909年起,卡格-埃勒特的宏大的管风琴音乐开始出现。
没有技术研究,就无从谈起,因此作曲家立即在长笛手的乐谱架上增加了30首随想曲,这些随想曲探索了现代音乐的各个方面,以及 “波姆长笛的巨大技术可能性”(卡-埃勒特在序言中)。
从1919年起,西格弗里德-卡格-埃勒特作为马克斯-雷格的继任者在莱比锡音乐学院教授音乐理论和作曲。
他在1931年发表的《声音和调性的极性理论》(Polaristische Klang- und Tonalitätslehre)是一系列音乐理论著作的结束。他本人将和声学视为自己的毕生事业,在这个过程中,他试图重组大/小调系统及其所有数百年的规律性。这时,类似的事情在整个音乐界发生。我们只需想到舍恩伯格的十二音技术和法国的多音性。
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,德国音乐生活的逐步国有化明显地恶化了卡-埃勒特在莱比锡的地位。颇具国际视野的他,从美国回来后很快就得了重病,1933年去世,年仅55岁。
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否定了卡格-埃勒特的工作。在他死后,非犹太作曲家卡格-埃勒特的名字被列入臭名昭著的 “音乐中的犹太人百科全书 “的第一版。因此,这位今天被视为新艺术派卓越作曲家的想象力超强、性格怪异的音乐家的作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被听到。战后,新一代的音乐家已经在等待,而卡-埃勒特的伟大音乐被遗忘。
他可能以长笛奏鸣曲appassionata–20世纪德国第一部长笛独奏作品创造了他的长笛杰作。这个被遗忘了很久的流派,现在应该经历一个巨大的上升期。
Adorjan, Andras (Hrsg.) u.a.: Lexikon der Flöte, Laaber 2009
Blume, Friedrich (Hrsg.): Musik in Geschichte und Gegenwart, Berlin 2004
Schenk, Paul: Sigfrid Karg–Elert. Eine monographische Skizze mit vollst. Werkverz., Leipzig 1927
你想知道最新的活动信息吗?